跳到主要內容區

NPTU EMI-I-We-Us 突破語言限制,建構通往科學與國際的橋樑

EMI/EAP推動歷程經驗訪談 一 應用化學系李賢哲教授

突破語言限制,建構通往科學與國際的橋樑

  賢哲老師過去曾經擔任教務長職位,數年前學校便有推動全英語授課政策,只不過在推行全英語授課時,有些學生反映,部分師長只全心全意投入在輸出英語內容,而忽略教學該有的互動、眼神交流,整體成效並不十分卓越。不過,也因為有先前的經驗,在屏大因應雙語計畫開始EMI教學時,賢哲老師便一馬當先地加入授課行列。賢哲老師笑道:「既然年輕老師們有新的想法,那我們這些比較年長的老師也應該不落人後,一起來嘗試,大家一同努力呀。」

  由於所授專業科目是化學,教材主要是原文書籍,以往以中文授課時學生就需花費轉譯的功夫:將英文轉成中文,理解後再轉換成英文來記憶,一來一往可說是事倍功半。若能以英文教學,學生直接以英文理解英文,加上EMI教學保有彈性,在解說時可以使用母語輔助,不似全英語授課的刻板。如此一來,學生更能夠體會學科及語言真正的內涵,並且更好的感受知識帶來的感動。這也是為什麼當時賢哲老師覺得應該加入EMI教學,讓學生透過這樣的方式學到純正的理論知識。

  此外,賢哲老師認為,大部分的科學原就是面向國際、注重全球化的,在傳播過程中,不同語言間的翻譯難免有些微落差,這時若能夠直接以英文理解該理論被制定出來的涵義,應該可以貼近它們背後的學術意涵。

  當談到收穫時,賢哲老師表示,在學校這麼多年下來,最大的榮譽感還是來自於學生,是幫助學生得到成就的與有榮焉,不再只有追求自己的學術成就。並且在EMI的課程中,自己更像是仲介的角色,能為學生搭建通往世界的橋樑是非常好也非常有意義的事,何樂而不為?

  在賢哲老師看來,學生在雙語計畫的推行下,透過EMI教學的訓練,可以有更多的成長。或許也可以因為視野變得更加開闊,而能找到自己的目標並為它努力。因此,賢哲老師希望校方可以多多聆聽學生的需求與建議,針對需求進行更適合的課程設計,並採納其中可用、具建設性的建議。

  而對於未來想加入EMI授課的教師,賢哲老師表示,教學便是教與學並重,因此期許老師們能夠藉由學習如何進行EMI授課,互相交流、切磋,教學相長,一起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。

瀏覽數: